蓮臺山妙音淨苑

殊勝因緣

禪淨不二 -----台中分苑 王國祥

2024-05-14

禪淨不二

台中分苑 王國祥

 
走進人文書苑的大門,映入眼簾的正是牆面上嵌著“禪淨”兩個大字,格外醒目。感覺是苑長似有若無地在宣說「禪淨不二」的道理。末學試著就「禪淨不二」之義理作一詮釋,在詮釋上儘量遵循古大德的說法。

 

 
首先說禪淨本無高下。過去中國的士大夫知識分子欣賞禪宗,鄙視淨土,認為禪宗高深玄妙,而淨土只是齋公齋婆愚夫愚婦的行徑。其實這是顛倒不清的看法。黃念祖老居士談到這個時話講得很重。他說:「認為念佛是淺法的人,是他自己很淺。淺人淺法看,就把念佛當成了淺法。」
 
黃老對持名念佛又高度地肯定,黃老說「有大福德始念佛」。唯有大福德的人才能信受念佛法門。信受是要能相信且受持,沒有大福德的人是決定做不到的。所以我們念佛人不能妄自菲薄,看輕了自己,對自己要有充分的自信。這麼殊勝的法門,真的要懂得珍惜。
 
接著要進一步詮釋「禪淨不二」的道理。《大集經》有云:「若人但念阿彌陀,是名無上深妙禪。」持名念佛不但是禪,而且是無上深妙禪,直顯禪淨不二。我們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即得念佛三昧,回到父母未生之前的本來面目,這就是禪。這個念佛的禪「不待參究,當念即是。」蕅益大師也說「究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無別為參禪,思惟憶持此現前一念心性名為念佛。」

 

 
末學再舉幾個例子說明禪與淨是彼此相通:
 
淨土三經之一的《觀經》有一句名言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「是心作佛」亦即宗下的「真參實悟」。「是心是佛」亦即惠能再傳弟子,馬祖道一禪師所說的「即心即佛」。馬祖道一禪師說念佛即念心,念心即念佛,念你內心的佛,自性佛呀。所以「是心是佛」和「即心即佛」是同一味的。
 
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公案,有人問蓮池大師:「如何融通參禪與念佛?」蓮池大師是何等人物,怎會落入這文字陷阱。蓮池大師說:「若待融通是兩物。」本來就是不二,還融通甚麼呀?
 
到近代的大德黃念祖老居士說:「念佛即是自心現」,意思就是念佛就是念念顯現妙明本心。妙明本心和禪門六祖惠能所談的「不識本心,學法無益」的本心無別。這說明了禪與淨本是同根一味的。黃老更進一步闡述了顯密不二,把密宗納了進來,視禪淨密為三位一體。
 
蓮臺山是淨土宗大勢至菩薩淨土的道場。我們早課誦念的《金剛經》是禪宗大力弘揚的經典;晚課誦念的《佛說阿彌陀經》屬淨土三經。所以蓮臺山可以說是禪淨雙修的道場,淨土是基礎,禪是妙行。在蓮臺山,苑長教導大家在做中學、做中修。在勞務工作憶念佛號的同時去體悟「作而不著,不著而作」的禪意。所以學長們勞務各司其職,一面工作一面憶佛念佛,在在處處都在修行,在在處處發顯禪機。
 
既然蓮臺山是禪淨雙修的道場,那麼在修行的實踐上,如何把禪的功夫連結到念佛法門中呢?我們持名念佛的綱領是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繼。都攝六根就是念佛時要自念自聽,攝耳諦聽,耳朵專致的聽自己念佛的聲音,其他四根跟著收攝。而念佛間不夾雜任何雜念,就是淨念相繼。而禪的功夫搭配在心,即用禪觀的智慧調整來自己的心態,讓你的心和外在的環境保持一定的距離,表示自己不再執著了,讓心保持在無所住」的狀態,這就是有禪;而生起念佛的心,這就是有淨土。
 
永明大師說「有禪有淨土,猶如帶角虎」,所以禪淨雙修的方法極其殊勝。再者,持名念佛到一心清淨時,能達到無住又生心的境界。既是「無所住」又「生心」,這是地上菩薩才有的境界,我們只是念佛就能達到「無住生心」之境,念佛就是這麼殊勝犀利!
 
或許有人說「無所住」很難做得到。要一下做到當然不容易呀,但不做就永遠達不到。這是要修要行啊!而在修行的過程中要有大的進展,在理上要能深刻的體悟了解。我們要深深的體悟凡事都因緣生,因緣一散,相滅了就如水泡破滅。所以緣起性空,萬法都是虛幻不實的,而回看人生不過是一場大夢!有這樣深切的體悟,你就不會對身邊發生的事物包括自己的身體那麼在意計較,執著就慢慢地淡了放下。你開始可能只10%「無所住」,而30%、50% 進展到70%「無所住」時,再回頭看過去的自己,你發現自己的心境不同,眼睛看出去的世界也不一樣了。當趨近於100%「無所住」時,你的心就近乎菩薩的本心,你念著佛號,當下的你就是地上菩薩。
 
念佛,用什麼心態來念佛是很關鍵的。我們以禪觀行,隨順著理體隨順著空性觀照你的思維和行為,與煩惱保持距離。以「無住」心念佛,都攝六根、淨念相繼、至心懇切,勤勤懇懇的繫念佛號不斷,如子憶母,自然與阿彌陀佛越來越親近,一念相應一念佛,等頻率完全調對了,念念相應念念佛,正如黃老說的不知不覺地自然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。這和苑長教我們要時時刻刻憶佛念佛,心中有佛,其至純極妙處,四兩撥千金,一念轉就契入無為的修法有異曲同工之妙。黃老的教示和苑長教導我們的完完全全的一致。
 
這輩子真的很慶幸擁有這兩位心靈的導師如是深刻的影響著我,內心感到無比的歡喜和感恩。末學雖然修學離這個境界還差很遠,但目標方向很明確,深覺自己有望了,但是還是要努力去完成自己的菩提路。再次的感恩苑長和蓮臺山所有的學長。因為有你成就了蓮臺山,我才有機會在這裡安住修學。感恩,阿彌陀佛!
 
(講述於2024年05月12日慶讚113年浴佛大典佛學研討會)
 
本文同步貼附於   蓮臺山臉書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pfbid0piCFntHB4FBNLr23VeQ9AbwZmaUGkqBAcXjSbwvRDuvvutCdVeyAmxXNBqvyqy9Ql&id=10005734309468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