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臺山妙音淨苑

殊勝因緣

學佛的心路歷程--王國祥

2016-10-21

學佛的心路歷程

發表人:王國祥

 
我出身小康家庭,父母信奉媽祖,從小耳濡目染,一直以為那就是佛教,其實祂僅是一般的民間信仰。截至上了大學,我參加師範大學的「中道社」社團活動,才慢慢地瞭解到甚麼是真正的佛教。
 
我很歡喜聽經聞法,對佛教的教理很契合。大學期間,我曾參加了南投蓮因寺懺雲法師主持的齋戒學會;也參加過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主持的明倫講座。因此,可以說年輕時就信仰佛教,學佛的心志也趨於堅定。
 
師大畢業後到國中教書,心裡覺得很不滿足,暗忖一生成就不該僅止於此。故於服完兵役後,報考台大研究所,然後出國留學。學成回國,任教於中興大學,匆匆三十餘載,人生大半歲月就這樣過去了。
 
人的一生,可能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歷程和體驗,人人互異,而且每一個階段也都可能很不一樣。然而,想一想,我們二十、三十幾歲青年時期的我會在哪裡?四十、五十歲壯年時期的我又會置身何處?一晃,如今已逾花甲,六十好幾了,今天的我也終將成為過去。
 
人生短暫且無常,就像一場夢一樣。“夢中明明有六趣,醒來空空如大千”,不是嗎?出國念書拿到博士學位,我是家族第一人,截至目前也還是唯一的一個,算是很風光了吧。學成歸來,進中興大學任教,我很努力的從副教授升等上教授,也很榮幸的幾度被遴選為特聘教授,受人敬重。可是這一切風光也都將成為過去。
 
我的研究還算表現得不錯,同事或朋友會關心的詢問,想到哪個大學尋找第二春啊?我直搖頭說沒有!沒有!沒有甚麼第二春的計畫。心裡想,我哪是這麼歹命,我要阿彌陀佛啊!遑論隨著年紀的增長,求道的心變得更為急切了。因此,在屆退的前半年,也就是去(2015)年七月底就申請退休,暫且等待我指導的二位博士生今年畢業後,就真的不再兼任何職務,完完全全的裸退。
 
很感謝李永欽學長的介紹,讓我可以退休後無縫接軌到蓮臺山。當初來參觀的時候,感覺這裡的環境整理得很漂亮,秀麗而莊嚴。接著,我積極參加了台中的讀經班,也參加了蓮花班,每二個星期上山住一個晚上。爾來,已逾一年半載了。從親身接觸與經驗中,逐漸對蓮臺山又有了不同的體會。
 
蓮臺山環境很美麗,這是毋庸贅言的。其實,我深深覺得蓮臺山最美的風景是人,是這裡的行者,環境還不是首最。這裡的常住和甲乙班的學長我大多不太認識,可是他們有一股莫名的吸引力吸引著我的目光,經常讓我不自禁地倚著欄杆,遠遠地、靜靜地端詳著他們。我終於明白了,這些人身上散發著清淨、安定的特質。不由得驚覺,這一種淨定的特質,不正是他們自性的顯露啊。自性性德,人人本具,苑長常常提醒我們,性德的真心被無始劫來的習氣、無明所遮掩住了。所以,人原本具有的淨定特質就不容易彰顯,即便顯露也是短暫的;然而,我發覺在這裡的行者身上,卻自自然然的、不時的流露出來。
 
在山上生活的日子過得很自在,想多做一點事。所以,就決定星期六一早上山來當志工。開始時做些雜事,後來接下除草的工作。蓮臺山雖位於山巔,但幅員遼闊,需要除的雜草實在很多。草除了又生,長了又除,欲擬全部盡除,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就好像我們心裡紛飛的妄念起起落落,永不歇止。
 
我想起年輕時唸過的一首詩偈,它是這樣子寫的:
 
    掃地掃地掃心地
    心地不掃空掃地
    人人若將心地掃
    世間無處非淨地
 
除草雖然和掃地一樣,雖只是一件平凡的工作,可是在心地法上,也是一門磨練的功課啊。
 
幾個月下來越做越有味道。每當在如來寶殿念佛拜佛時,一聲一聲沉沉穩穩的木魚聲中,幾度內心澎湃,讓我淚流滿面。想起當年為了考研究所,曾經一個人扛著行李到獅頭山頂上的元光寺住了一段日子。在下山的前一個夜晚,我記得很清楚,人靜風清,我一個人走到大殿跪在佛前祈願,祈求佛菩薩能賜給我智慧,讓我勇敢的面對人生,我會窮盡洪荒之力,做好自己本該做好的本分。佛菩薩,我把自己和未來都託付給您了。
 
倏忽,三十幾個寒暑過去了,此情不渝;當下在如來寶殿念佛拜佛時,我一樣堅信,我願意把自己的餘生付託給佛菩薩,並祈求佛菩薩一樣賜給我智慧,讓我把煩惱和妄心卸下,妄心若卸,卸即菩提。在一聲一聲沉沉穩穩的木魚聲和念佛聲中,心中很感動,感受到佛菩薩的常相眷顧,在我傷痛時撫慰著我,讓迷失的我看到希望,有了方向。佛菩薩慈悲,始終不離不棄。
 
我的大半生三言兩語,五分到七分鐘也就說完了,繁華三千,彈指瞬間,實在是微不足道。想到現在的我和芸芸眾生一樣,仍舊在六道輪迴的生死苦海裡載浮載沈,無有出期,心裡覺得很難堪,也很慚愧。走過了大半生之後,讓我體悟得更為透徹。有說人身難得,今生我既已得,佛法難聞,今又已得聞。我一定要好好把握這一會難得的因緣,在我們  苑長的帶領下,了脫生死輪迴的苦海,能夠面見阿彌陀佛,往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 
(發表於丙申⦅2016⦆年苑慶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