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臺山妙音淨苑

殊勝因緣

入深山 住蘭若 昇出離 生淨土

2019-05-22

入深山 住蘭若 昇出離 生淨土
 
葉政平

 
尊敬的苑長、各位學長
 
阿彌陀佛!
 
梵碩甲班原本舉薦上台心得分享的同倫,因身體不適,故由我代打,事出臨時,不克事前充分準備,謹以日常所觀所思之心得,提出分享並藉之就教。
 
我想在座的各位學長都知道,印度是一個誕生於恆河旁的文明古國,實施種性制度而自成一種社會體系,除賤民外,將人劃分為婆羅門、剎帝利、吠舍和首陀羅等四大類。其中執行祈禱的祭司貴族,掌握神和人的溝通管道,人們仰視為神,稱之為婆羅門,居社會的最崇高地位。
 
古印度社會,宗教氣息濃郁,在佛陀未示現成道之前,已有婆羅門教,修到四禪八定,卻未能出離三界六道。眾生有感,佛菩薩有應;感得釋尊示現於印度講經說法,以明示出離六道之法。
 
佛的法運一萬二千年,即正法一千年、像法一千年、末法一萬年等三個時期。
 
  正法時期,修戒律成就。
  像法時期,修禪定成就。
  末法時期,修念佛成就。
 
正法戒律成就,老實遵法守戒;像法禪宗成就,不立文字,直指人心,見性成佛。正、像二時期的眾生尚能信守奉行。及至末法淨土成就,此一時期的眾生根性衰萎,大不如前,唯獨念佛法門,仰仗彌陀四十八大願的攝受接引,往生西方淨土,這是「他力」的部分;而「自力」的部分是要有信和願。蕅溢大師明白昭示我們:
 
  得生與否,全由信願之有無;
  品位高下,全由持名之深淺。
 
品位之高下端視行的功夫而定。然而,自力的信願如何方能具足?首當要有出離心,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之心。
 
然而,末法眾生根性陋劣,普受世間的五欲六塵、家親眷屬的束縛,實難出離,人之常情,寬大待之。
 
惟於盡孝道、敦睦人倫之後,當進一步深思永嘉大師證道歌所云:
 
「夢裏明明有六趣。覺後空空無大千。」
 
之甚深意義,極力避免一念迷妄,造諸惡業隨業力而趣入六道;反之,體悟佛意,一念心轉,出離生死,轉迷為悟,解脫億劫沉淪六道之苦業。
 
事實上,今天我等蓮臺山妙音同倫是何其有福報,當於因緣俱足時,放下塵緣,登臨蓮臺山成常隨眾。在此之前,亦可常到蓮臺山正法道場修學,漸次鬆解束縛之塵緣,以除貪愛,昇起出離之心,方能成就道業,往生淨土。
 
最後,再舉永嘉大師云:
 
  入深山。住蘭若。岑崟幽邃長松下。
  優游靜坐野僧家。闃寂安居實瀟灑。
 
我等何其有幸啊!願與大家共勉。(發表於2019年5月12日慶讚浴佛大典)




更多照片請參閱以下網址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ermalink.php?story_fbid=2471627519536419&id=331596570206202&__xts__[0]=68.ARCeYU-S_SZEFjJXjZhtx0ntVwjv_rUn_DBHt8ll2Hwd1bNR926DEh9Gf6jcG5a316n7a3K-7e7o167zS8zli0izRcMlLTxHAShIDmuVv_7zhYdPF0SX7NpNOjEisvYkcKBXwCPb3-lcVLx7943RHpHzPH4OpsZgro4gLVTyQjLLdVLVj-Gy92lGtAhzQ1KxYNO2oPnTUk_-7E3BdsTDKaFPT5ONAEhMbJ5v-C-FeLJzVjPS7UkMMv_25RbWQnqt0iGUy3z8hPQAcm28m3Z3RP__nwK61kO_ZPaXsc44HH2HkXNsJ8RGuFc-L7zqm9ealFppcJtIMUKcPUgQDHmX7g0MNg&__tn__=-R